盛夏七月,商洛学院各二级学院组织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团队奔赴西安、商洛等地的乡村、社区、学校与福利机构,以“关爱儿童成长”为纽带,以“助力乡村振兴”为目标,在广袤田野和基层一线挥洒青春汗水,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。
以爱为帆:精准守护童心,播撒梦想种子
儿童是乡村的未来与希望,商洛学院的“三下乡”暑期实践团聚焦儿童需求,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关爱活动。

——“七彩假期”浸润童心。马克思主义学院“七彩假期志愿服务队”深入幼儿园举办垃圾分类小课堂、才艺展示小舞台、危险的事情我不做、知心姐姐魔法信箱等互动式、分享式志愿服务,通过主题鲜明、寓教于乐的“七彩假期”知识普及活动,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幼儿安全知识、心理健康教育,用红色故事传递信仰力量,在趣味中播散知识的种子。

——“爱在路上”筑梦清泉。校团委实践团师生奔赴镇安县米粮镇清泉村,捐赠“希望礼包”和200余册国学名著,丰富“乡村书屋”,开设“诗意课堂”,让琅琅古诗声在青山回荡。校青协学生在商州区仁和社区打造体系化课堂,用科技实验激发探索欲,讲述红色故事坚定报国志,普及安全环保知识筑牢生命防线。

——“萤火成星”温暖童心。数计学院的“三下乡”团队深入商洛市儿童福利院,协助电子图书录入,辅导小学生暑期课业,用“小红星”的故事厚植爱国情。在杨峪河镇广场,团队成员组织开展了知识竞答、手工红军包制作等趣味活动,寓教于乐,红色基因在指尖传承。

——“暖阳筑梦”启迪智慧。化材学院“三下乡”师生在商州区紫荆村开展“科学+文化”的实验展演,用烧杯中的奇妙“酸碱反应”点燃科学好奇,在灵巧的折纸剪纸里焕发传统技艺新生。

——“青苗护童”稚趣满堂:艺术学院师生在东店子社区小丹鹤儿童之家精心组织24节趣味课程,击鼓传花、随律起舞、手舞表演、故事创编等深受孩子喜欢,课堂充满孩子们的欢声笑语,大孩子与小朋友共同度过快乐充实的暑期。
以智为笔:深耕乡土需求,赋能乡村振兴
商洛学院的学子们立足专业所长,利用暑期时间深入一线实践调研,为乡村发展注入青春动能。

——文旅规划“深调研”。人文学院“蓝水文旅”先锋队扎根蓝田县河湾口村,开展“地毯式”调研,记录传统技艺、摸清农产品销路、梳理民生需求,为编制切合实际的乡村振兴规划提供基础支撑。

——科技助农“接地气”。电信学院“电亮禾乡・安全卫士”团队成员化身“安全宣传员”,用生动漫画普及用电防雷知识。同时将实验室成果带到田间地头,智能灌溉监测装置、病虫害识别小程序成为农户手中的“新农具”。当地果农点赞道:“手机看湿度,省时又省力”。

——产业治理“双聚焦”。电信学院“青行商山”团队深入洛南核桃物流园、商州菌业基地、夜村蝎子养殖场,系统调研特色产业发展与三产融合模式,走进社区村社调研党建引领、多元共治、智慧赋能等基层治理情况,为乡村发展提供“电信方案”。

——文化展演“惠民生”。艺术学院“传承非遗文化,赋能艺术育人”暑期社会实践团赴商南县富水镇桑树村等地,与县剧团专业演员联袂登台,为当地村民献上“戏曲进乡村”文化惠民演出,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青春动能。
从社区到乡村,从福利院到市民广场,商洛学院暑期“三下乡”实践团队的师生足迹遍布10余个区县,走出知识的“象牙塔”,在“自找苦吃”的躬身实践中,打造“关爱儿童+乡村振兴”的“定制化地方服务”,让青春的价值在服务人民、奉献祖国的壮阔征程中熠熠闪耀!
(文/图 校团委 编辑/王叶 审核/王霄飞)